工商银行吕仲涛:坚持数据和技术双要素驱动,创新发展新型金融生产力


股市瞬息万变,投资难以决策?来#A股参谋部#超话聊一聊 ,[点击进入]

专题:服贸会第七届中国金融科技论坛

 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-第七届中国金融科技论坛于2025年9月10日-11日在北京举行 。主题为“科技赋能—金融业数字化转型与应用”。中国工商银行首席技术官吕仲涛出席并演讲。

  以下为演讲实录:

  尊敬各位嘉宾 、各位同仁:

  大家好,非常荣幸参加此次服贸会金融科技论坛,与各位新老朋友共同研讨、交流科技赋能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课题 。刚才 ,认真聆听了几位专家的发言,深受启发,收获很大。下面 ,我从行业实践者的视角,围绕工商银行的实践情况,与大家谈谈我的认识和思考。

 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以来 ,银行机构围绕“数字金融 ”战略部署 ,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,支持数字经济发展 。展望“十五五”,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仍是商业银行的“必答题” ,需要从过往的实践中总结经验,明确发力方向,找准实施路径。为此 ,工商银行结合近年来自身的转型探索情况,以及数字金融最新发展趋势,对科技赋能数字化转型的经验进行总结 ,借此机会和各位同仁进行交流分享。

  第一、要坚持以客户为中心,增强高质量金融服务供给

  金融是服务行业,“以客户为中心 ”始终是金融发展的核心理念 。数字时代 ,数字技术大幅提升金融生产力,金融领域的生产供给关系发生深刻变革,渠道观由“多多益善”转向“少即是多” ,产品观由“均码销售 ”转向“量体裁衣” ,客户观由“二八定律”转向“长尾效应 ” 。面对这些新特征,银行机构要适应性地调整“以客户为中心 ”的实践路径,积极推进“触点整合 、服务聚合、运营融合” ,通过“三合”增强高质量数字金融服务供给,更好满足全量客户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。

  一是强化触点整合。打造“少而精 ”的数字金融核心服务平台,通过走出去、引进来构建开放共享的金融生态系统 ,将金融服务无缝嵌入生活与生产场景中,拓展金融服务时空维度 。近年来,工商银行聚力打造手机银行 、开放银行、e生活3大对外平台 ,以及柜面通、营销通 、e办公3大对内平台,服务触点进一步聚焦收敛,金融服务的可得性进一步增强。特别是开放银行 ,这是未来金融服务对外拓展的主战场,工商银行积极开展“数字伙伴万里行”活动,强化普惠 、养老、教育等重点场景赋能 ,对接合作客户已超7万户。

  二是强化服务聚合 。充分发挥全功能银行的金融服务优势 ,境内外一体的联动服务优势、银行系科技子公司的非金融服务优势 、开放多元的生态服务优势,围绕客户需求快速集成金融、非金融服务,为客户提供一揽子服务解决方案。例如 ,工商银行围绕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,打造全球司库服务体系,在输出金融产品的同时 ,还引入行业云产品等生态伙伴的非金融服务,目前签约客户已累计突破1万户。

  三是强化运营融合 。坚持全量客户全量产品经营理念,打造“数字化”的客户分层运营体系。对内 ,通过“分田到户 ”机制,优化建立客户与机构、员工间的责任关系,畅通内部运营链路;对外 ,主动对接平台企业,通过外部生态将客户引流到金融场景,提高运营成效。上半年以来 ,我行通过数字化运营 ,个人长尾客户 、对公底尾客户资产增量均实现显著增长 。

  第二、要坚持数据和技术双要素驱动,创新发展新型金融生产力

  一方面,数据要素作为新型生产要素 ,是科学量化进行业务决策、风险管理 、客户经营的重要基础。银行作为数据深度应用行业,随着内部数据的高速增长、外部数据的加速引入,迫切需要加快内外部数据的整合创新 ,将数据要素更有效的转化为经营价值。针对数据要素,银行机构应构建数据采集、数据生产 、数据应用高效贯通的数据要素价值应用链条,增强面向科学决策、赋能应用的数据支撑能力 ,推动数据实现从资源到产品再到业务价值的飞跃 。

  为此,工商银行持续强化大数据平台建设,形成“一湖两库”布局 ,积极建设跨板块的业务宽表,为高效用数提供支撑 。积极建设数据中台,为全行供给指标、报表 、模型等各类数据产品和服务。围绕营销赋能 、风控赋能、运营赋能、决策赋能四大板块。基于系统开发或AI 、BI等工具打造智能化数据应用体系 ,贯通“数据、洞察、决策 、行动”全流程 。

  另一方面 ,数字技术是加速转型的核心创新要素,是业务模式、服务模式变革的重要驱动力。当前,正值人工智能创新的加速爆发期 ,以AI大模型为代表的新技术加速融入企业的各领域全过程。银行作为技术密集型行业,要加快对数字技术的研用创新,增强自身经营效能 。针对数字技术 ,银行机构要自下而上推动基础设施建设、系统架构转型 、前沿技术快速应用,形成支撑技术成果快速转化应用的价值链条,加快将技术创新转化为银行机构的现实生产力 ,赋能业务发展。

  为此,工商银行积极打造技术驱动的创新引擎,聚焦云计算、分布式、区块链 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领域 ,推出自主可控的十大金融科技技术体系,形成了领先的企业级技术能力和业务应用能力。特别是,针对AI大模型发展浪潮 ,同业率先建成全栈自主可控的企业级千亿金融大模型技术体系“工银智涌 ” ,实现对金融市场、资负 、内控合规等20余个行内主要业务领域 、数百个场景的规模化赋能 。

  第三、要坚持“三个协同”,加快发展模式的创新重塑

  一是深化业数技协同。数字金融以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为关键驱动,业务、数据 、技术成为新时代金融创新的“铁三角”。面对金融创新的新趋势 ,银行机构要对创新组织、创新过程、创新主体等创新要素进行再配置和再优化 。

  为了提高创新效率,工商银行创新“揭榜挂帅 ”创新攻关机制,发布一系列应对转型挑战的专项榜单 ,鼓励来自业务 、数据、技术领域的骨干人员协同攻坚,并对产生成效的数十个项目进行激励,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。

  二是深化板块协同。板块协同是统筹管理调度银行经营要素 ,增强对客综合化服务能力的根本保障 。银行机构要以整合和贯通产品、资金 、风险等经营管理核心要素为目标,构建企业级营销决策、资金配置、风险防控“三个中枢”,从全市场 、全产品、全风险的全局视角 ,协同服务全量客户,促进自身经营发展需要 。

  在营销决策方面,工商银行正在积极构建客户与产品对位关系 ,升级“产品工厂” ,持续强化根据客户需求快速配置产品的营销服务能力。在资金配置方面,工商银行已经初步完成新一代集团资产负债智能管理系统建设,支持各区域精准配置资金 ,提升经营资源管理效能。在风险防控方面,工商银行建成了企业级智能风控平台ERM5.1,增强跨市场跨风险传导监测预警 ,已在境内分行推广应用 。

  三是深化总分协同。分行是数字化转型落地的关键节点。在推进转型过程中,既要强化总行的“战略统筹 ”,同时也要侧重分行的“本地化执行 ” 。通过建设平台化的分行转型工具、集成化的分行能力中心 、服务化的分行服务支持体系 ,支持基层一线切实将转型成果转化为对客服务质效和市场竞争力。

  工商银行通过聚焦分行数字化转型的经营重点,建设了分行“用数 、链接、触达、运营”四大支撑平台,为分行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统一的工具和抓手。支持分行更加便捷的用数赋智经营与管理 ,增强分行依托API服务快速链接客户场景需求能力,丰富分行触达客户渠道,支撑分行开展多种运营活动 ,迭代运营策略 ,推动分行因地制宜开展数字化转型 。

  第四 、要坚持筑牢安全和人才基石,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

  一方面,守牢集团一体化安全底线。金融科技风险具有典型“木桶效应”特征 ,整体安全能力受最薄弱环节限制,任何分支机构出现风险都有可能产生外溢,冲击集团整体安全。银行机构要树牢集团一体化安全管理理念 ,打造集团科技与网络风险管理视图,完善科技风险敏捷响应机制,构建“看得见、分得清、控得住 ”的穿透式安全管理体系 ,提升集团风险预警 、应急修复、免疫能力 。

  工商银行着力打造全集团在线科技资产管理、生产运行管理 、网络安全态势管理“三平台”和“三视图”,实现全集团科技风险的可见和可控。同时,提升网络安全团队实战化运营能力 ,加大以攻促防力度。

  另一方面,推动数字金融人才量质齐升 。人才是第一资源,是驱动数字金融发展的根基 。数字金融对人才的专业性、复合性、创新性均提出更高要求 ,银行机构应着力构建规模大 、结构优、素质强的复合型数字金融人才队伍 ,完善人才战略布局。

  近年来,工商银行充分发挥好人才价值,通过ITBP方式选派科技骨干赴业务条线、分支机构交流 ,培养技业双精的复合型人才。组建数字金融核心人才库,规范化标准化推进数字化人才的培养任用,不断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。

  以上是我对科技赋能银行数字化转型路径的理解和思考。未来 ,工商银行希望与各方加强合作,共同构建开放共赢的金融生态,共同挖掘数据要素价值 ,共同开展技术攻关,携手推动数字金融创新发展。谢谢大家!

工商银行吕仲涛:坚持数据和技术双要素驱动,创新发展新型金融生产力

  新浪声明: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 ,未经演讲者审阅,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。

海量资讯 、精准解读 ,尽在新浪财经APP

责任编辑:王翔

相关专题: 服贸会第七届中国金融科技论坛专题

VIP课程推荐

加载中...

APP专享直播

上一页下一页 1/10

热门推荐

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

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 ,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(sinafinance)

相关新闻